100万元太空旅行谁去?国内“马斯克”们的角逐

梦还惊客 菜系 8

  “太空旅行”就跟和巴菲特共进晚餐一样?!

  “那是我们熟悉的家园——地球,离地面60英里的高度、仅一个小时车程的距离,就是太空的边缘。由此,我们便步入浩瀚的黑暗海洋……”

  这是关于宇宙的纪录片中常会描写的画面,奇妙的体验令人神往。10月末,某销售平台直播预售“太空船票”,价格为150万元,12分钟旅程,下单减免50万元,2027年“上船”。

  上架3分钟,两张船票售罄。

  “我们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可以将拍到船票的人的情况适当地公布,我们首先要征得乘客的同意。”“太空船票”销售方深蓝航天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霍亮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是国内首张太空旅行船票,是亚轨道旅行项目,也就意味着火箭将抵达外太空,但不会进入轨道。旅程预计将于2027年开启,由星云-1火箭承运。

  这不是人类“太空旅行”的开始。早在2001年,美国加州商人丹尼斯·蒂托花了近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的联盟TM-32前往国际空间站;2021年,七日游最低票价5000万美元,长期停留的起步价为9000万美元。

  目前有几家航天公司提供太空旅游项目服务。太空探索(SpaceX)、维珍银河、蓝色起源、波音、公理太空(Axiom Space)和太空透视(Space Perspective),价格从12.5万美元到5500万美元不等。

100万元太空旅行谁去?国内“马斯克”们的角逐-第1张图片-特色小吃做法

  “初期成本等各方面会很高,票价会贵很正常。我们这次也是这样,价格在150万元,最后降到100万元,但在未来几年内,价格只会更便宜。”霍亮表示。

  经第三方机构测算,若票价进一步下降到36万元人民币(约合5万美元),就是万亿级市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空间超千亿。

  若加之企业、政府订单,商业航天市场的想象空间有万亿。

  不再是超级富豪的游戏

  “我们推出太空旅游项目也是想测试一下国内市场。”霍亮表示。

  “素人”太空旅行并非新鲜事。

  2000年前后,俄罗斯航天局通过太空探险公司,开通私人太空旅行业务,搭乘联盟号飞船、飞到国际空间站去体验宇航员生活,全程旅费为2000万美元。

  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美国加州富商、航天工程师丹尼斯·蒂托立刻报名,先交预付金,经过身体检查、层层考核,成为三位候选人之一。时年已60岁的丹尼斯·蒂托曾是美国宇航局研发机构中的一员,后经商,但还有梦想的他经过数天封闭式受训后,最终成为国际空间站远征队2号队员。

  自他之后,又有6人自费进入太空。

  2009年之后,一度再无商业飞行的太空游客。直到马斯克、贝索斯、布兰森等人开创了商业太空路径,太空旅行人数开始增加。目前,全球已有几十人通过商业的方式进入太空。

  但于大众而言,“太空旅行”是超级富豪们的游戏。

  2001年,美国太空保险公司提供的国际空间站旅行服务,费用高达2000万到5000万美元不等;俄罗斯能源科技生产公司提供的探月之旅,每次飞行的价格高达1.5亿美元。2021年12月,日本富豪前泽友作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成为首位在国际空间站逗留的日本民间人士,当时的旅行为期12天,他花了大约8000万美元。

  相对而言,维珍银河等公司开展的太空旅行,飞行至80千米的高度,在太空边缘旅行,费用在几十万美元。

  即便如此,“太空旅行”还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这很正常,火箭发射成本很高时,‘太空旅行’的价格自然也很高,但随着成本的降低,费用也会逐渐降低。”上述商业航天企业负责人表示。

  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推出的价格除了此次150万元外,有的企业计划是在200万到300万元之间,2028年发射。

  但无论怎么降低,百万“太空旅行”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都是“天文数字”。

  今年稍早,一家中国高净值人群研究机构发布相关报告称,调研的750名千万资产中国高净值人士,年均消费金额下降11%,至240万元。高净值家庭的开销水平主要集中在200万以下,占比接近五成。但在消费结构支出中,旅游消费提升了10%。

  一次“太空游”相当于十次左右的长线豪华深度游价格,但“太空旅游”的个人影响力、品牌影响力等附加值可能是“豪华深度游”不可比拟的。

  “‘太空旅行’就跟和巴菲特共进晚餐一样,吃顿饭就能成为巴菲特了?不可能。个人认为,营销价值更大些。如果未来几年,价格继续降低,低到几十万元的话,也就一家人南极之行的价格,我想,‘太空旅行’就不会成为选择题,而是从身体素质等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一位年消费上百万元的金融界人士表示。

  有分析认为,这也是此次“太空船票”预售秒空的原因之一。

  加快速度追赶马斯克

  何为“火箭”的重复使用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火箭在完成发射任务后,能够安全返回地面,并经过必要的维修和保养后,再次进行发射任务的技术。这一技术打破了传统一次性火箭的设计理念,实现火箭多次使用,从而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

  传统一次性火箭的制作和发射成本,动辄上亿乃至数亿美元。

100万元太空旅行谁去?国内“马斯克”们的角逐-第2张图片-特色小吃做法

  直到包括SpaceX在内的商业航天公司崛起,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有了新的突破,马斯克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和大胆尝试,使得火箭可重复使用从概念变为现实。猎鹰9号火箭的成功回收和多次重复使用,标志着这一领域的重大进步。

  中国在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长征八号火箭和快舟系列火箭已经完成了多次发射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但相较于美国的商业航天,中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

  2014年,国务院首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的指导意见,受政策影响,尤其2015年,马斯克创立的SpaceX成功发射能回收的猎鹰9号的“刺激”,国内出现了商业航天的第一批“玩家”。

  “刚开始谈不上多热,就是一些专业领域人士在国家支持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等政策的鼓励下做尝试,2016年,我们出来,自己掏一部分钱,再有一些天使投资人的进入。2019年算是投资元年,各自找各自的赛道。”上述商业航天企业负责人表示。

  有的企业选择“小步快跑”赛道的固液并举模式;也有企业主要做卫星;也有的直接对标马斯克,专注液体可回收运载火箭,国内此类公司不超过十家,深蓝航天为其一。

  “近年来,从部委到各地政府相继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航天发展。再加之市场探索,商业航天企业的产业链重点布局得到提升。”上述负责人表示。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目前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重庆等地区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公开的信息中,有的企业因为承接商业发射(目前国内小型固体火箭一次性发射费用为3000多万元)与承接课题,一年收入达到大几千万元。

  数据库IT桔子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件15起,比2023年同期多4起,同比增长36.4%。融资金额共计54.7亿元,8起投融资金额超过亿元。

  深蓝航天在今年8月完成了B2轮融资,完成及锁定资金近10亿元,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强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加速市场推广。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全景与机会洞察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2023年期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由0.84万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在政策利好、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将迎来爆发,市场规模预计达2.34万亿元。

  “相较于全球商业航天市场以及太空探索等企业,我们仅仅是开始。”上述负责人表示,“现在公司的主要业务一是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服务,二是太空旅行服务。但是对标马斯克,差距还是很大。如果我们不加快速度,这个距离会越拉越大。技术人才我们不缺,需要的是更多政策的鼓励、落地,以及更多资本的进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